夏季養生重在養心健脾
2017/05/22| 發布者: admin| 查看: 49
夏季養生重在養心健脾 夏季屬火,暑邪當令,暑氣迫人,人體陽熱偏盛,腠理開泄,汗出過多,耗散心氣。暑為陽邪,其性升散,陰津為暑邪所傷而致心陽暴脫中暑。古人還認為長夏屬土,其氣濕,通于脾,濕邪當令。濕屬于陰邪,易損傷人體陽氣。每當梅雨季節,濕邪充斥,人的脾胃最易受濕邪所傷。所以夏季養生之道重在養心健脾。 一、夏季養心之法 一年四季中,因夏季屬火,又因火氣通于心、火性為陽,所以,夏季的炎熱最易干擾心神,引起心煩,使心跳加快,心跳加快就會加重心的負擔,誘發疾病。因此,夏季養生重養心。 養心首先要做到心靜,心靜自然涼。善于靜養心的人,靜則生陰,才能抑制心火。如何才能做到心靜?第一,心靜必須清心少欲。因為少欲煩惱少。還要善于調節心情,尤其不能大喜大悲,中醫有過喜傷心之說。第二多靜坐。因為靜則神安氣暢。 夏天氣溫高易致新陳代謝加快而加重心臟負擔,所以夏天養生還要避高溫。中醫認為,夏天出汗多,汗為心液,血汗同源,汗多易傷心之陰陽。加之夏天溫度高、出汗過多,不僅易導致心腦缺血,還易引起血液濃縮黏稠度增高而加重心臟負擔,所以夏天養心要減少活動強度、避免高溫環境。 還有夏天宜多吃養心安神之品。如:玉竹、百合、麥冬等。同時,還要多吃養陰生津之品,如:藕粉、銀耳、西瓜、鴨肉等。除此,夏天不妨吃點“苦”。因為苦入心,可養陰清熱除煩,如苦瓜、綠豆等。 二、夏季健脾之法 中醫認為,夏天人體消耗較大,需要健脾醒脾,才能更好地消化食物。同時,夏天人們大量食冷飲,易損傷脾胃,有很多人容易“苦夏”,表現為不思飲食、乏力。而通過健脾益氣則往往能達到開胃增食、振作精神的效果。 用荷葉熬粥,有醒脾健胃之功,而且可預防腸道疾病。也可用山楂條、生姜絲拌食,有消食開胃之功。還可用香菜、海蜇絲加食鹽糖醋少許拌食,有芳香開胃健脾之功。 選用各種藥粥護脾益胃,如蓮子薏仁米煮食,或銀耳、百合、綠豆加糯米煮粥食,。 老年人宜用摩腹功,即仰臥于床上,以臍為中心,順時針方向用手掌旋轉按摩20次。 脾胃食養在我國相傳已久,自古就有“藥食同源”和“藥補不如食補”的說法。中醫認為,生命就是氣化運動,氣化運動的本質就是化氣與成形。而化氣與成形是由于飲食水谷通過胃的腐熟,脾的散精,內潤五臟六腑,外達四肢百骸,使形體的每個部分都得到營養。因此,食養的關鍵是保護脾胃。 保護脾胃的具體措施如下: 一定注意飲食。做到一日三餐安排的恰當。同時,飲食宜清淡,一定要限制攝入脂肪,可多吃一些豆類食品和新鮮水果、蔬菜。 二要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。注意飲食的衛生,同時,吃飯要專心致志,細嚼慢咽,飯后不宜馬上洗澡或做劇烈運動。(莫笛) |